来源:深圳巧合 作者:深圳巧合 时间:2021/11/9 10:20:31
百年历史的私立肿瘤医疗机构,亿万富翁捐建,总工程耗资15亿美元。剥离这些相关背景,以医疗本质的角度来看待David H. Koch 肿瘤护理中心的设计,其关于现代医疗建筑的可持续性、人文体验的细节处理,值得细品。
1>
项目故事要从MemorialSloan-Kettering Cancer Center(纪念斯隆凯特琳肿瘤中心 ,简称为MSK) 说起。这家机构于1884 年在纽约成立,是全球历史最久、规模最大的私立肿瘤治疗和研究中心。
2020年1月,MSK在曼哈顿交付了新大楼——David H. Koch 肿瘤护理中心。它由大卫.科赫(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1位)捐建,是一幢69677平米的25层大楼,设有检查室231间、输液治疗室110间、手术室37间,以及短期住院病床16张,每天约接待1300 位门诊患者。
▲濒临东河的David H. Koch 肿瘤护理中心
2>
城市天际线和临水而建,在赋予大楼优越视野的同时,提出了更高的功能要求,包括消解建筑体量,提高防洪标准及降低辐射影响。
应对措施是,大楼外立面运用陶土、玻璃、天然石材和风化锌金属板材料,配合翅片结构,降低表面眩光和太阳热量辐射,实现采光、能耗、可持续性的平衡。
▲日照分析
▲建筑外立面细节
由于大楼集合了一站式的肿瘤护理服务,在促进内部协作,减少患者转诊压力的同时,室内平面也应进行体量分解:
成像诊断单元在1-5楼,6 至10 楼设置了治疗单元,并借助露台、咖啡厅、公共活动室等区域来打破建筑内部的隔阂。而顶部则是办公室和机械设备区域。
▲户外露台
濒临海岸使得防洪设计成为硬性标准:
地基墙面内置可操作防洪屏障,混凝土使用防水外加剂;洪水位下方的钢构件镀锌,混凝土钢筋涂环氧树脂,以提高抗冲击及防水防渗透功能;重要设备尽量布局在建筑高层。
▲1-5楼建筑构建设置,以提高防洪能力
而降低医疗辐射影响主要通过加强建筑屏蔽实现。大楼一共使用250 多吨铅块来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免受辐射损害。
“在这里,患者每周接受 3 次治疗,每次治疗 5 小时。这种治疗模式可能会持续一两年。”
怀着这种认知,我们可以想象并且理解,肿瘤中心的环境体验也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。而这栋大楼的环境设计目标即消除压力和恐惧。
▲大楼主入口
建筑内部分解成不同社区,每个社区都提供多种体验。
大厅和过道被定义为开放和流动的。大厅采用大理石、不锈钢、橡木表现空间的整洁,过道就用天花弧线来引导寻路。
▲大厅
▲过道
以花卉、森林、溪流为主题的各种挂画,也成为流动于空间的一道风景线。
基于这种氛围,不难预料等候区会借助定制木板、橡木制品和光照,创造平静且充满活力的环境。
但你一定想不到,等候单元还会进一步细分为3个区域。
休闲区既有艺术和手工艺等公共活动,也提供私人阅读和写作的安静空间。
也可以在激活等候区参加讲座或课程。番茄红色和灰色的高背沙发很好地提供了能量支持。
恢复区则设计了 LED 内衬天花板和桦木胶合板隐私舱,提供冥想、素描或安静片刻的空间。
室内的照明设计也用了巧思。应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,创造让患者感觉舒适的环境,满足医疗活动所需的亮度,并通过昼夜节律照明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。
▲休闲餐厅
▲医护人员办公室
堪称豪横的空间配置,加上病房单元的高配设计,难怪这个肿瘤护理中心的工程费用会高达15亿美元。
病房单元布局在东河沿岸方向,视野无敌,并且配备了供探望家属使用的沙发床。
卫生间不仅干湿分离,还划分出收纳、如厕、洗漱、洗浴4大功能区域。
肿瘤疾病护理是一个基于筛查、诊断、治疗的连续性过程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肿瘤医疗机构的建筑环境设计,是否可以用非医疗干预的方式,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?
David H. Koch肿瘤护理中心创建了一个关爱和治愈的社区,体现了患者参与、拥抱、赋权理念。